贝聿铭作品分析,贝聿铭的建筑有哪些特色
贝聿铭的100年
贝聿铭这个名字
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
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
贝聿铭被称为“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”
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
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
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
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
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、文教建筑为主
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
善用钢材、混凝土、玻璃与石材
第一部分【经典作品】
卢浮宫玻璃金字塔
法国巴黎
1983年—1989年
▼
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
▼
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
▼
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
▼
贝聿铭与卢浮宫金字塔
▼
伊斯兰艺术博物馆
卡塔尔 多哈
2000—2008
▼
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,
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
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。
贝老的目标是
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,
或如他所说的,
捕捉住“伊斯兰建筑的精髓”。
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,
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,
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。
美秀美术馆 (Miho Museum)
日本滋贺县甲贺市
1996-1997年
▼
贝老以桃花源为原型,
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。
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,
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,
峰回路转,引人入胜,
唯美景致处处动人,让人留以回味。
美术馆平面图
▼
局部鸟瞰图
▼
鸟瞰图
▼
隧道
▼
苏州博物馆
2003年—2006年
(新馆)
▼
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
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,
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。
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、相互辉映,
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。
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
在建筑的构造上,
玻璃、钢铁结构
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,
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,
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
中国传统建筑“大屋顶”在采光方面的束缚。
香港中银大厦
▼
香港中银大厦
楼高七十层
以竹子(节节高)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
外形极富想象力
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
▼
贝聿铭在研究结构模型
▼
--- END ---
私享出品
转载请注明
主编:王成业
贝聿铭的建筑有哪些特色?
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,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。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、混凝土、玻璃和钢。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,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。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,作品很多,论著则较少,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。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“奇才”、“现代派设计大师”,这绝非溢美之词。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。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,1982年推选他获得“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”。总部设在纽约的“亚洲协会”向他颁奖,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、宏伟壮丽的建筑物,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。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“名誉教授”的称号。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,都有贝聿铭的“作品”。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,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。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,纽约市的议会中心,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。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,使贝聿铭获得了“人民建筑师”的称号。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,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。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:“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,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。”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,而且分布于全世界。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,也是贝聿铭设计的,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,设计别具一格。1984年5月间,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,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 ,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,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。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,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。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。这项工程完工后,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。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,说他的独到设计“征服了巴黎”。 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,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,被誉为海外华人的“艺术三宝”。也许有人会说,建筑是科学,为何与艺术并列?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,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,「用笔和尺」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;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,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,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.贝聿铭自己说:“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,但实质上是一致的,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.”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以上内容就是贝聿铭作品分析,贝聿铭的建筑有哪些特色详细介绍,想要了解更多内容,可以关注犀牛装修网。